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迅速崛起的一种新型交易手段和商业运作模式,对供销社传统经营方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也必将带来供销社系统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何适应挑战顺应变革是供销社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是对供销社传统经营方式的巨大变革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较之供销社传统经营方式有如下明显的变化。
一是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供销社传统的流通模式,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网络营销还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并降低促销费用。有统计表明,在互联网上做广告可以扩大产品销量10倍以上,其成本仅仅是传统广告费用的1/10。同时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借助互联网可以在周边市场寻求最优惠价格的供应商,选择质优价廉的销售商品,从而大大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拓展了市场、增加了商机。供销社传统经营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经营有时间,配送有距离。而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则是24小时全球运作,凡是能够上网的人,无论是在世界何处,都将被包容在一个市场当中,有可能成为网络销售的客户。网上业务可以延伸到供销社传统经营所达不到的市场范围。
三是减少了库存、降低了管理费用。供销社传统经营需要有大量的仓储设施和管护人员。而通过互联网可将客户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根据需求马上组织生产并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减少了人员,降低了管理费用。
四是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实现了买卖双双的良好沟通。供销社传统经营的商品,虽然种类繁多,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难以适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而通过互联网可不通过中间商实现供需直接双向交流。客户可以定制商品,商场可提供推荐,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服务,从而实现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
二、供销社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条件
陕西供销社是具有60多年历史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组织体系、经营体系和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
一是组织体系健全、线长面广。全省供销社形成了省、市、县供销社、基层社、专业合作社5级组织体系,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可以由省直达村镇的经济组织。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发挥供销社现有的组织健全的优势,吸纳省、市、县、基层社、专业合作社5级组织进入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覆盖全省的“网上供销社”。
二是经营特色突出,门类多样。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形成农副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四大经营网络体系。农副产品市场及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遍布城乡。各种商品生产示范基地正在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社联合社的引领作用正在显现。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供销社现有的经营网络体系在生产、加工、仓储、配送、销售方面的优势,节约投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综合实力逐年增强,龙头作用基本形成。2014年,全省供销系统商品购进完成605.3亿元,同比增长25%;商品销售完成676.43亿元,同比增长25.83%;汇总利润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62%;其销、购、利三项指标增幅分别为全国供销系统的第一、二、三名。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投资控股的电子商务公司已成立运营,有效发挥了全行业电子商务的引领作用,随着全省系统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整合,陕西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必将成为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三、供销电子商务在助农增收中展现了勃勃生机
为农服务、助农增收是供销社的宗旨。陕西农村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普遍不高,信息不灵。广大农村难以得到及时、准确、可靠的市场需求信息,加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使农民之间很少有有价值的信息交流。农民以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安排组织生产,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农副产品流通不畅,“滞销”、“卖难”成了普遍现象。电子商务跨越了时空界限,有效调节了生产与市场的矛盾,通过供求双双的及时沟通,使农民生产者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展现了助农增收的勃勃生机。
首先,省社与省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完成全省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顶层设计,制定了《陕西省供销社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总体规划》和《陕西省供销社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由省市县供销社、民营公司等6家企业联合,注册1000万成立了陕西供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天猫陕西省工业品食品专营店,试运营期就在线销售商品达150多种,日客户流量达到3000人次,销售量达到3000多笔,销售区域覆盖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建立了移动端陕西供销在线微信宣传平台,每日发布全省各市农副土特产品推介信息。结合社区支持农业及建立智能化社区业务,建立了移动端陕西供销在线蔬果直通车微信交易平台,每周进行地推运营宣传工作,实现蔬菜水果米面粮油网上订单,线下同城配送。
其次,加强了对外合作与联合。与省内40多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线上购销合同,初步实现供销社农副产品从传统营销方式到网上销售方式的转变;与绿地集团、荣华集团就农产品进入社区、网站业务对接、网上订购签订了合作协议,网上订购,线下同城配送业务已经开展;与西京大学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将公司电子商务业务植入课堂教学,公司作为校方的教学基地,解决供销社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问题。与利安集团就智能化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基本达成全面合作意向。
三是全力推进,全方位布局。目前,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延安、榆林等多个市县依托供销社开展了电子商务。西安市长安区供销社自建农产品供销网上商城,组建了淘宝旗舰店。宝鸡市岐山县在淘宝、1号店建起了产品销售平台,并在“阿里巴巴”网站建立了B2B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咸阳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淘宝大学陕西商学院、淘宝中国咸阳馆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中心,已有武功、彬县、泾阳、淳化、秦都、渭城等六个县区建起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机构,特别是武功县供销社成立了“武功印象”特色产品商务有限公司,组建了武功特色产品生产经营者协会,武功电子商务协会和多个电子商务公司,建设起集培训、实习、产品展销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培训基地。汉中市供销社与民营电商合作,成立汉中百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建立独立的营销平台。延安市供销社已建立延安农产品交易网。榆林市供销社的榆林兴丰农副产品物流连锁有限公司,已建成淘宝网“陕北馆”、榆林供销合作社网上土特产品展示窗口等平台,同时整合了系统内产品,注册了“黄土粮”和“黄土梦”两个农特产品品牌。截止2014年底,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25家,开设网店(含个人)近700家,自建电子商务平台4个,在淘宝、天猫、一号店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各类展销平台10个,总投资达4000万元。全省农特产品线上经营商品达30类600多种,年销售额约3.3亿元。武功、岐山县的个人网店均达到300家,获得“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称号。
四、强化支撑,努力推动陕西供销电子商务上台阶
电子商务对于供销社来讲是一个整体化、系统化工程,陕西供销电子商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市供销社虽然开展了一些电子商务业务,但缺乏整体布局,发展极不平衡,且投资乏力,急需强化政策、项目、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撑。
一是强化认识支撑。电子商务对于供销社来讲是一个新型业态,一些地方供销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在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自身实力中的战略意义和作用。一些传统企业还满足于现有客户和实体经营,缺乏利用电子商务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及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供销社要加强与财政、商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供销系统电子商务发展。供销系统要主动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供销系统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人才。电子商务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其特殊性,需要一大批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受地域的经济水平、人文环境、待遇、企业文化等各种因素,技术人员流动频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加大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建立全省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人才孵化中心。
四是强化资金支撑。自建网站平台和依托第三方平台,需要一定数量的推广费用和仓库设施建设资金。多数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网店都因为资金不足而后劲乏力。而县一级供销社经济薄弱基础设,设施陈旧,靠自身的实力难以启动电子商务。政府可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撬动部门、集体和个人多方面的投入。解决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难的问题。
五是强化品牌支撑。发挥陕西供销集团电子商务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地域化、品牌化”战略,着力打造陕西品牌,重点推广黄花菜、红枣、柿饼、挂面、豆腐干、小米、黑米、辣子、香醋、腊肉等十大优势产品,加强对全省各县区的统筹安排,降低产品同质化影响,提高陕西农产品线上影响力。
六是强化物流配套支撑。农副产品无公害生产、精选和包装的规范化、标准化相对滞后,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能力不足,物流经营难度大、成本高,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大规模的网络销售。比如我省陕南的鲜柿子、板栗,陕北的土豆等都由于存在物流配送难而间接造成“卖难”问题。供销社要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自身基层经营网点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化改造,
七是强化平台支撑。重点围绕O2O模式,做大做好智能化社区建设,完善网上平台建设与对接,拓展和深化蔬果、米、面、粮油直通车业务。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改革示范县为重点,按照协会+供销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模式,采取前店后站的发展方式,将线上平台与线下的经营网点、专业社、各类批发市场、生产加工基地相对接,全面推进市县供销社电子商务布点和业务开展工作。
八是强化部门支撑。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势单力薄,需要省市社协调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示范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环境改善,充分调动商务、邮政、物流、金融等部门及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是对供销社传统经营方式的巨大变革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较之供销社传统经营方式有如下明显的变化。
一是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供销社传统的流通模式,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网络营销还可以提高营销效率并降低促销费用。有统计表明,在互联网上做广告可以扩大产品销量10倍以上,其成本仅仅是传统广告费用的1/10。同时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借助互联网可以在周边市场寻求最优惠价格的供应商,选择质优价廉的销售商品,从而大大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拓展了市场、增加了商机。供销社传统经营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经营有时间,配送有距离。而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则是24小时全球运作,凡是能够上网的人,无论是在世界何处,都将被包容在一个市场当中,有可能成为网络销售的客户。网上业务可以延伸到供销社传统经营所达不到的市场范围。
三是减少了库存、降低了管理费用。供销社传统经营需要有大量的仓储设施和管护人员。而通过互联网可将客户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根据需求马上组织生产并适时补充供给,从而实现零库存管理,减少了人员,降低了管理费用。
四是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实现了买卖双双的良好沟通。供销社传统经营的商品,虽然种类繁多,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难以适应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而通过互联网可不通过中间商实现供需直接双向交流。客户可以定制商品,商场可提供推荐,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服务,从而实现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
二、供销社具有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条件
陕西供销社是具有60多年历史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组织体系、经营体系和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升。
一是组织体系健全、线长面广。全省供销社形成了省、市、县供销社、基层社、专业合作社5级组织体系,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可以由省直达村镇的经济组织。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发挥供销社现有的组织健全的优势,吸纳省、市、县、基层社、专业合作社5级组织进入电子商务平台,形成覆盖全省的“网上供销社”。
二是经营特色突出,门类多样。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形成农副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四大经营网络体系。农副产品市场及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遍布城乡。各种商品生产示范基地正在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社联合社的引领作用正在显现。发展电子商务,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供销社现有的经营网络体系在生产、加工、仓储、配送、销售方面的优势,节约投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是综合实力逐年增强,龙头作用基本形成。2014年,全省供销系统商品购进完成605.3亿元,同比增长25%;商品销售完成676.43亿元,同比增长25.83%;汇总利润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62%;其销、购、利三项指标增幅分别为全国供销系统的第一、二、三名。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投资控股的电子商务公司已成立运营,有效发挥了全行业电子商务的引领作用,随着全省系统的优势资源进一步整合,陕西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必将成为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三、供销电子商务在助农增收中展现了勃勃生机
为农服务、助农增收是供销社的宗旨。陕西农村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普遍不高,信息不灵。广大农村难以得到及时、准确、可靠的市场需求信息,加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使农民之间很少有有价值的信息交流。农民以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安排组织生产,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农副产品流通不畅,“滞销”、“卖难”成了普遍现象。电子商务跨越了时空界限,有效调节了生产与市场的矛盾,通过供求双双的及时沟通,使农民生产者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展现了助农增收的勃勃生机。
首先,省社与省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完成全省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顶层设计,制定了《陕西省供销社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总体规划》和《陕西省供销社推进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由省市县供销社、民营公司等6家企业联合,注册1000万成立了陕西供销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了天猫陕西省工业品食品专营店,试运营期就在线销售商品达150多种,日客户流量达到3000人次,销售量达到3000多笔,销售区域覆盖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建立了移动端陕西供销在线微信宣传平台,每日发布全省各市农副土特产品推介信息。结合社区支持农业及建立智能化社区业务,建立了移动端陕西供销在线蔬果直通车微信交易平台,每周进行地推运营宣传工作,实现蔬菜水果米面粮油网上订单,线下同城配送。
其次,加强了对外合作与联合。与省内40多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线上购销合同,初步实现供销社农副产品从传统营销方式到网上销售方式的转变;与绿地集团、荣华集团就农产品进入社区、网站业务对接、网上订购签订了合作协议,网上订购,线下同城配送业务已经开展;与西京大学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将公司电子商务业务植入课堂教学,公司作为校方的教学基地,解决供销社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的问题。与利安集团就智能化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基本达成全面合作意向。
三是全力推进,全方位布局。目前,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延安、榆林等多个市县依托供销社开展了电子商务。西安市长安区供销社自建农产品供销网上商城,组建了淘宝旗舰店。宝鸡市岐山县在淘宝、1号店建起了产品销售平台,并在“阿里巴巴”网站建立了B2B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咸阳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淘宝大学陕西商学院、淘宝中国咸阳馆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中心,已有武功、彬县、泾阳、淳化、秦都、渭城等六个县区建起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机构,特别是武功县供销社成立了“武功印象”特色产品商务有限公司,组建了武功特色产品生产经营者协会,武功电子商务协会和多个电子商务公司,建设起集培训、实习、产品展销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服务培训基地。汉中市供销社与民营电商合作,成立汉中百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建立独立的营销平台。延安市供销社已建立延安农产品交易网。榆林市供销社的榆林兴丰农副产品物流连锁有限公司,已建成淘宝网“陕北馆”、榆林供销合作社网上土特产品展示窗口等平台,同时整合了系统内产品,注册了“黄土粮”和“黄土梦”两个农特产品品牌。截止2014年底,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25家,开设网店(含个人)近700家,自建电子商务平台4个,在淘宝、天猫、一号店等第三方平台开设各类展销平台10个,总投资达4000万元。全省农特产品线上经营商品达30类600多种,年销售额约3.3亿元。武功、岐山县的个人网店均达到300家,获得“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称号。
四、强化支撑,努力推动陕西供销电子商务上台阶
电子商务对于供销社来讲是一个整体化、系统化工程,陕西供销电子商务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市供销社虽然开展了一些电子商务业务,但缺乏整体布局,发展极不平衡,且投资乏力,急需强化政策、项目、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撑。
一是强化认识支撑。电子商务对于供销社来讲是一个新型业态,一些地方供销社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在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自身实力中的战略意义和作用。一些传统企业还满足于现有客户和实体经营,缺乏利用电子商务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及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供销社要加强与财政、商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多方资金支持供销系统电子商务发展。供销系统要主动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积极参与地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供销系统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人才。电子商务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其特殊性,需要一大批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受地域的经济水平、人文环境、待遇、企业文化等各种因素,技术人员流动频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加大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建立全省供销社系统电子商务人才孵化中心。
四是强化资金支撑。自建网站平台和依托第三方平台,需要一定数量的推广费用和仓库设施建设资金。多数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网店都因为资金不足而后劲乏力。而县一级供销社经济薄弱基础设,设施陈旧,靠自身的实力难以启动电子商务。政府可设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撬动部门、集体和个人多方面的投入。解决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难的问题。
五是强化品牌支撑。发挥陕西供销集团电子商务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实施“地域化、品牌化”战略,着力打造陕西品牌,重点推广黄花菜、红枣、柿饼、挂面、豆腐干、小米、黑米、辣子、香醋、腊肉等十大优势产品,加强对全省各县区的统筹安排,降低产品同质化影响,提高陕西农产品线上影响力。
六是强化物流配套支撑。农副产品无公害生产、精选和包装的规范化、标准化相对滞后,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能力不足,物流经营难度大、成本高,都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大规模的网络销售。比如我省陕南的鲜柿子、板栗,陕北的土豆等都由于存在物流配送难而间接造成“卖难”问题。供销社要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加强自身基层经营网点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化改造,
七是强化平台支撑。重点围绕O2O模式,做大做好智能化社区建设,完善网上平台建设与对接,拓展和深化蔬果、米、面、粮油直通车业务。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改革示范县为重点,按照协会+供销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模式,采取前店后站的发展方式,将线上平台与线下的经营网点、专业社、各类批发市场、生产加工基地相对接,全面推进市县供销社电子商务布点和业务开展工作。
八是强化部门支撑。供销社发展电子商务势单力薄,需要省市社协调联合相关部门加强示范引导、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环境改善,充分调动商务、邮政、物流、金融等部门及行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